聚焦观察 走进儿童—课程游戏化的支架学习
作者: 巫玲 | 发布时间: 2018/11/7 12:52:17 | 1671次浏览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在知识经济时代,唯有终身学习,我们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适应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实现自我超越,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适应现代的教育需求。为此,我园教师在10月12日,全园教师利用下班时间进行了幼儿个案观察记录分享,并对课程游戏化的支架进行解读。
环节一:案例交流会
全体教师分成三个小组进行组内交流讨论,组内成员分别承担记录员、推荐员、讲述人和计时员的角色。计时开始后,各小组积极交流分享,教师们妙语连珠,气氛十分热烈。一轮交流结束,推荐人要上前推荐讲述人了。首先是由中二班的曼曼老师讲述“小马的故事”,通过曼曼老师的观察记录,我们认识了一位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的幼儿,同时曼曼老师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疑惑,小马自控力有些弱该怎么办?老师们结合指南和课程游戏化的支架理论,从家庭和幼儿园两个方面回应了曼曼老师的疑惑。接着是中一班的苗苗老师讲述了“毛毛的故事”,通过苗苗老师的观察记录,我们了解了一位语言表达能力有点弱的幼儿,也学习了该如何帮助这样的幼儿。最后是由大一班玲玲老师讲述的“我有友情要出租”,通过玲玲老师的观察记录,我们认识了一位幼儿去获得友情的过程,也了解到大班年龄阶段幼儿的人际交往的发展规律。通过这个环节,我们了解到教师只有走进幼儿、观察幼儿,用观察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才能提升教师解读和反思能力,帮助教师更好的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
环节二:解读课程游戏化的支架
在园长的带领下大家进行了支架的解读,全体教师研究了这篇文章,分析、学习了其中的理念,结合自己教学实际情况,来理解和内化这个概念。 集体研讨活动开始,园长就如何进行观察记录,请教师进行思考,提出建设性的想法。通过培训学习,提供了六个切入点、使教师逐步体会和形成正确的观念,为后续项目的深入开展做准备。教师们重新认识和发现幼儿的闪光点,运用《指南》全面、积极、客观地评价幼儿。
通过此次学习,教师们对“课程游戏化”的理解,特别是对“课程游戏化六个支架”的理解,有了更深层次、更全新的认识,提高了老师创设游戏的能力,让大家的教育理念上升了一个台阶,大家一致认为:要多观察、细思考,做一个有心的教师,将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为幼儿创设自主游戏的空间与时间,满足幼儿自主游戏的愿望,激发幼儿自主游戏的兴趣,让幼儿快乐过好每一天,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