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建设|羽众不同
作者: 言婧婉 | 发布时间: 2023/11/27 9:42:15 | 847次浏览
《羽众不同》
在散步中,孩子们发现了小鸟的羽毛,在激烈的探讨中,孩子们能基本完整地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经历的事情。幼儿喜欢接触羽毛,爱问相关的问题并乐在其中,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测答案,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刚过立冬,梧桐叶飘落景象明显,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于是回应孩子的兴趣,我们一起寻找梧桐树叶,体验物体下落,积累生活经验,一起探讨、分享下落物体的玩法。
实录一
我玩滑梯捡到了梧桐叶,我带着叶子一起玩滑梯,后来我把叶子扔下去了,叶子晃晃悠悠地落下,我也滑下去了,我再捡起来带着叶子上滑梯,就一直这样玩下落的游戏。
实录二
散步的时候我发现了小鸟的羽毛,大家一起来看了,我们一起扔羽毛玩,追着羽毛玩。有的时候我们就摸一摸,软软的,弹弹的,毛毛的……
实录三
“有一点弯,像月亮一样,摸起来痒痒的。”
“中间硬硬的,旁边是QQ弹弹的。”
“脆脆的,冰冰凉凉的。”
“这个羽毛是黑色加棕色,毛毛的,轻飘飘的,落下来像风一样。”
“上面是尖尖的,软软的,我是像小汽车一样跑过去玩的。”
“这个羽毛只有白色,重重地落在地上,还可以扫地。”
“羽毛每个形状都不一样。”
“孔雀羽毛有一个大眼睛,有很多的颜色,可以弯成小块小块的。”
“两根羽毛放在头上就像小耳朵一样。”
“我们的羽毛是螺旋下落的,就像风车。
实录四
辰辰:羽毛做成了毛毛虫!先用陶土搓搓搓,搓成长长的长条,再插上羽毛,最后用小工具点点点,点出小点点。
锦怡:我的羽毛捕梦网是彩色的,我用了油泥,有蓝色、红色、紫色,我还用了两条彩带,有蓝色、绿色,我最后贴上了羽毛,粉色的羽毛,和我的衣服很像的。
表征一
我做了面具,粘上了羽毛,还有封带,这是戴到后面用的。上面是毛根,中间是一些半圆形。
表征二
拿好羽毛跑着玩的,它会被吹弯,停下它就变直了。我还吹了一口气,它飞到天上了,晃晃悠悠地落在了地上。
表征三
我画了太阳、云朵,还有花,羽毛照到了太阳就变成了彩色。
表征四
扔羽毛,羽毛落下来了,摇摇晃晃落下来的,她捡起来了,又搓起来了,感觉毛毛的。
分析: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羽毛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将羽毛真正地玩起来,进行科学学习。赞赏幼儿的发现,支持自发观察,将拾取的羽毛投放在自由探索区提供为自然材料,积累玩下落物体的经验,激发玩的兴趣和探索欲。幼儿能在听不懂或有疑问时主动提问,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探索中有所发现时感到兴奋和满足,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接受能力相吻合。经常要和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起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和幼儿一起分享并发现羽毛或有趣的事物。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引导幼儿有意识地观察周围事物,重视幼儿的发现,鼓励幼儿持续探究羽毛的故事。在探索区域中新增羽毛材料,支持多种羽毛的玩法。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的支持可以巩固幼儿对自然材料的认识、理解、运用。幼儿对羽毛的话题很感兴趣,将提供多样的羽毛,鼓励美工区创作羽毛主题的作品。
支持:
1.投放有关羽毛的绘本、书籍、图片以及视频在游戏区域中,引发幼儿与材料进行互动。
2.开展与此相关的话题讨论活动,了解幼儿的想法以及兴趣点,不断地给予支持与帮助。
3.鼓励家长利用闲暇时间和孩子一起探索羽毛的奥秘。
撰稿:言婧婉
校对:陈词
审核: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