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建设|“豆”趣横生
作者: 何昌媛 | 发布时间: 2023/11/1 12:48:06 | 965次浏览
故事起源:
“老师,这个是我和姐姐的小种植!”芽芽提着自己的小种植开心地向我们跑来。“你看,长的可好了!”芽芽打开了袋子给我们欣赏她的小种植。她这一展示,引发了同伴们的好奇心,大家一起围了过来。这是什么?我要看看。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于是故事就开始啦……
实录一:豆芽的到来
师:你们今天在自然角都想摸一摸看一看的小植物你们认识吗?
幼儿:老师,这是什么呀?
师:我们先请带来小植物的豆豆芽芽向大家介绍一下。
豆豆:这是妈妈和我们一起泡的豆芽。
芽芽:这是黑豆豆芽!
师:你们记得它们一开始是什么样子的吗?
豆豆:是黑黑的、小小的豆 子,妈妈放进水里,就变成这样了。
师:听了豆豆芽芽的介绍,我们一起来近距离观察一下豆芽。
幼儿依次上前观察,并说一说自己对豆芽的初步感受。
幼儿:滑滑的,臭臭的
幼儿:有点软软的,有的难闻。
幼儿:有黑黑的皮。
师:黑豆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变成芽呢?我们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答案,并收集你找到的豆子吧。
分析:
大家一起围绕着豆芽展开了讨论,我们在其中观察到孩子对新奇的事物充满着好奇,也体现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周围很多的事物和现象感兴趣。经常问各种问题和好奇地摆弄物品。在过程中,利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说一说来初步感知豆芽的特征,对豆芽有了初步的认知。对豆子怎么长成豆芽产生了好奇。我们要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好探究欲,拓展资源支持幼儿继续探究。
实录二:豆子的初识
俊鑫:哇,好多豆豆啊!
泽泽:这个豆豆好小,这个豆豆扁扁的!
图图:豆子摸起来硬硬的、滑滑的。
柠檬:豆豆有薄薄的外壳,豆豆上面有白色的点点。
豆豆:有的豆豆上面还有花纹。
芽芽:豆豆的颜色很多,有黑色、绿色、红色、黄色。
一韩:这个豆豆黄黄的,肯定是黄豆!
总之,孩子们是用豆子的颜色给豆子命名了。
那到底怎么豆子就长成了豆芽呢?
孩子们找到的答案就是:水泡。
分析:
在收集的豆子实物后,从多维度方式尝试辨别各种豆子宝宝,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找到从颜色、外形等方法将我们班的豆子特征总结出来,并和同伴一起用贴图片的方式将豆子的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后期按照孩子们找来的答案:水泡豆子,探究豆子成豆芽的过程。并及时记录在探究过程中幼儿其他的发现。
实录三:水泡的豆子
师:有同伴发现自然角我们泡的豆子出现的问题,我们请他来说一说怎么回事,
幼儿:泡的豆子有虫子了,变得干干的。
幼儿:我也发现了,有小虫子在飞。
幼儿:豆子也变得灰灰的,是不是生病了。
师:我们泡的豆子出现了这么多问题,怎么办?
幼儿:问一下我妈妈,她一定知道。
幼儿:手机搜索一下,我爸爸的手机就可以,老师你的手机也行的。
师:大家出了好主意,我们先来搜索查找,后面也请芽芽问一问她的妈妈,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幼儿:手机搜索。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搜索到的视频,看看能不能找到我们需要的办法。
幼儿观看。
师:视频中说了哪些办法?
幼儿:换水。
幼儿:盖一个保护罩。
幼儿:喷水。
分析:在活动中幼儿们能认真倾听,积极思考,从视频中尝试找到解决小飞
虫的办法。《指南》中指出:3-4岁能用多种感官或者动作去探索事物,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以我们需要抓住时机再次提供有针对性的材料鼓励幼儿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实录四:好玩的豆子
幼儿:你听,这样有声音,好好玩。(幼儿把豆子放进了塑料瓶里摇出声音。)
幼儿:这是我粘的豆子画。
幼儿:我给好多豆子找到了家。
幼儿:豆浆真好喝,我还想喝……
在区域里也提供了各种豆子后,幼儿自由去探索,发现了很多豆子玩法。
分析:幼儿想象力很丰富,他们能够自己地探索,发现很多创意的玩法,有种子发芽、种子分类、种子粘贴画、种子声音、吃豆子等等,活动中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寻找合适的材料并进行探索种子的多样性玩法。接下来可以将种子继续放在课程角和自然角鼓励孩子进一步探究。
教师的感悟与支持
大自然是奇妙的!由豆芽产生的探究过程中惊喜不断,孩子们与豆的相会是独特而美好的。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孩子经历了观察-猜想-预测-探索-实践-体验-思辨-总结等一系列探究过程,孩子们在初步的探究中,有了独立思考、并将想法进行实践和验证的探究机会,学习与成长也自然发生!
我们在其中以亲切,和蔼,支持性的态度和行为与幼儿互动,鼓励幼儿能放大胆的表达自己的发现,对孩子们的发现和观点。做出客观全面的分析总结,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每一次的观察,讨论,都有孩子们前行的脚印。这些豆豆让我们和孩子们变为共同探究的学习者,拉近了我们的彼此的情感,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快乐,收获了大大的成就感。
编撰:何昌媛
校对:马利华
审核:陈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