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建设|我们的端午
作者: 言婧婉 | 发布时间: 2023/6/27 19:01:32 | 948次浏览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而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这是一次了解中国文化、体验传统文化活动的好机会。于是我们展开与节日相关的话题讨论。我们认识到了端午节文化的重要性,并在活动中与幼儿一起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感受了端午节文化的魅力。我们将始终以提高小朋友的学习与体验为目标,全面优化教育内容和方式,提高幼教水平,确保小朋友能够在有温暖和欢乐的环境中获得更好的成长。
孩子们对中国传统节日兴趣十分浓厚,集体活动之前,已经有孩子自发地开始制作端午手工。紧接着我们针对端午展开讨论,随后的几天内,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做出了各式各样的创新作品。
实录一
我用乐高拼了一个端午节的龙舟,有护罩的地方是龙头,负责方向,其他的人都负责划龙舟,我还做了一个小栏杆,防止前面的人掉下去,后面的人不需要,因为他们技术比较好,最后红色的是龙尾巴,我觉得这样子又可以加长又好看。
实录二
我做了划龙舟的小粽子,妈妈说端午节要到了,我们可以在作品上写上“端午安康”,我先画了龙舟,但是天上有一点空,我就画了三朵烟花,我认为水太浅了,就用蓝色加深了,上面的粽叶是从远方掉过来的,因为北边还有一条河。
实录三
我们的小粽子是和钟琪、雨辰一起做的,钟琪帮忙做三角形,我负责粘起来,雨辰负责在里面填满,我又剪了一个粽叶,在上面粘上了双面胶,把做好的粽子粘上去之后我又改进了,我做了帽子,还有两个船桨,我在前面做了方向盘,又做了荷叶和水草,最后涂上了颜色。
实录四
我和锦琪一起做的,有四个粽子,有一个叫小绿,因为它的皮是绿色的,小绿在第一个船的前面,第二个叫船长,因为它有把手。后面的船是第一名,它们要先往前面走,就像折返跑,最后一个船是第一个到的,另外一个船是最后到的。
分析:
幼儿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如粽叶。幼儿乐于收集美的物品或向别人介绍所发现的美的事物,幼儿积极参加艺术活动能有多种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象,艺术活动中能与他人相互配合,也能独立表现。在孩子们的互动中可见孩子能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完成创意作品后,孩子们非常喜爱聚集起来相互讨论进行艺术欣赏,常用表情、动作、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愿意和别人分享交流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和美感体验。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接受能力相吻合。生活化结合程度比较高的劳动项目,可以促使幼儿对生活产生浓厚的兴趣。
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确保幼儿每天有充分的自主游戏时间,因地制宜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幼儿探究、试错、重复等行为,与幼儿一起分享游戏经验。发现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采用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讨论幼儿感兴趣的话题,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拓展提升幼儿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经验。支持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材料、同伴和玩法,支持幼儿参与一日生活中与自己有关的决策。善于发现各种偶发的教育契机,能抓住活动中的幼儿感兴趣或有意义的问题和情境,能识别幼儿以新的方式主动学习,及时给予有效支持。尊重并回应幼儿的想法与问题,通过开放性提问、推测、讨论等方式,支持和拓展每一个幼儿的学习。
在手工制作中,幼儿学到了的方法和技能,尝试与同伴分工合作,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不仅促进了幼儿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也促进了幼儿交往、合作等方面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支持:
1.投放有关端午的元素在游戏区域中,引发幼儿与材料进行互动。
2.开展与此相关的话题讨论活动,了解幼儿的想法以及兴趣点,不断地给予支持与帮助。
3.鼓励家长利用闲暇时间和孩子共同了解端午节,设计趣味的亲子活动。
4.通过多种形式记录幼儿手工过程并展示,肯定幼儿的作品创意成果,提高积极性。
编撰:言婧婉
校对:王 苗
审核:陈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