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建设|丝瓜生长小记
作者: 何昌媛 | 发布时间: 2023/5/26 12:22:08 | 1059次浏览
现在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万物繁茂。我们班自然角的丝瓜苗也是每天一个小变化,今天孩子们发现丝瓜苗抽出了一个像弹簧一样的丝,这是什么,丝瓜为什么会有这个丝,它有什么作用呢?于是我们展开话题讨论,观察了解这个发现。
实录一:
师:今天早上来,很多小朋友和我说发现丝瓜苗长出了像弹簧一样的丝,你们觉得这个丝会是用来做什么的?
幼儿:我觉得可能这个丝长大了,可能会变成丝瓜。
幼儿:这个丝也好像蜗牛的触角,是不是丝瓜苗用来观察周围环境的。
幼儿:这个丝,弯弯曲曲会不会勾住了栏杆,丝瓜苗就会向上攀爬。
师:大家说出了自己的猜想,我们一起去故事里看看吧。
师:大家看过视频后了解了丝瓜长出这些丝的作用了吗?
幼儿:丝瓜是葫芦科藤蔓植物,藤蔓植物需要缠绕枝干才可以向上生长,这些丝就会帮助丝瓜苗牢牢缠住枝干。
幼儿:我觉得这些丝也是观察世界的,在视频里也有说。
幼儿:这些丝不是丝瓜的果实,丝瓜的果实是长长的像一根棍子,或者像蛇一样有弯曲的。
教师的思考:
在活动中,我们通过视频的感知,从丝瓜的丝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在其中了解了丝瓜的属性。并知道它属于葫芦科爬藤植物,它的这些丝就是缠住其他植物或枝干向上攀爬的工具。还通过观察对比、分享交流,了解丝瓜的不同特征,并了解丝瓜美食与它的营养价值,孩子们对自然角的丝瓜有了更深入的感知。
实录二:
师:今天早上来,很多宝贝收集了搭瓜架可用的材料。大家首先讨论一下,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搭瓜架。
幼儿:把木枝用绳子打结在一起,变成像帐篷一样可以打结在一起,这样就成了架子。
幼儿:立四个枝干,在上面分别绑四根横杆,就是一个方方正正的架子,不过这个需要小朋友帮助,不扶着不能打好结。
师:大家说得和好,如何科学地搭架,一起去老师视频里看看吧。
师:刚刚大家观看了视频,了解了哪些步骤,一起来说一说。
幼儿:视频里的瓜架有害集中,最适合我们班的是竹竿搭的,细细长长竹竿先是两个,两个绑在一起,变成一个叉。然后在上面再搭一个横着的竹竿,就做好了。
幼儿:我们班的自然角是一个小小的花盆。我觉得要带一个小小的瓜架,这样这个瓜架就不占地方了。
幼儿:我们带来的枝干可以折短一些,这样搭的架子就变小了。
教师的思考:
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通过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为我们班丝瓜搭瓜架的过程。在过程中,孩子们也遇到过困难,比如将树枝绑在一起的打结。一开始打的结都是松的,手松掉架子就倒了。后期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再次操作等方法,发现只要多缠绕几道麻绳,在打结将是枝干连在一起,就不容易倒了。我想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去解决问题,这就是孩子们终身受益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实录三:
我和三个同伴一起绑挂瓜架。在绑的时候,我对糖果说:“在我那边绑紧一点,这样的话,绳子会变得更紧。”他同意了,把绳子弄到了我这边,我尝试绑了一下。这时发现我们绑得太低了,于是我说:“要不要搬一个椅子来?这样我们的绳子就可以绑得更高一点。”天天这时在旁边说,我来搬,完他就搬了一个椅子过来。糖果一下子坐在了上面,齐齐说:“你先不要坐,我们接着绑,看看踩在椅子上能不能绑高。”
糖果说我休息会儿就去绑。说她也没有在休息,你的跳起来说:“齐齐,你抚好竹竿,不然这个竹枝又松了。”说完,她站在椅子上又绑了一道,比上次高了,但竹架还是那么松。于是我和糖果想到了同一个办法,从她那边绑一下,打个结再转到我这边绑一下,再打个结,直到绑到最后没有绳子为止。我们再将四个竹竿拉开后,竹竿成功地变成了竹架,稳稳地站在了地板上。
教师的感受与支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科学探究包括机遇,自然喜欢探究的内容,而我们班的自然角是接近大自然最接近的途径之一,也是最直观的感受大自然的过程,孩子们在其中发现了丝瓜的生长,知道了丝瓜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攀爬架才能长得更高,更好,在其中,他们发现问题到找到解决办法都来自孩子们的观察和讨论,整个过程给幼儿们带来了完全不一样的感受,拥有非常直观和亲身实践的感官体验。
同时我们要意识到幼儿是有生命,有自己有创造力的,只要在这过程中,我们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自己所想,自己所想做,我们的教育,就会隐藏在每个空间,每一种材料,每一场对话中,幼儿在绵延的时间中适应和利用环境,不断创造自己,成就自己。在其中他们可以尽情地尝试发现问题,进行实验解决问题,并一直追随的好奇心去探索,我想这就是我们要做的。
编撰:何昌媛
校对:王 苗
审核:陈 词